已死的上帝

上帝已死,具有两个意思。一个表面的基督是虚无的,人心中的上帝轰然倒坍。另一个是一切规律、信仰,或死或活的,仿上帝的,这些主宰着人们思想的大他者,都将在根源上被摧毁。

随记

最近在听 One Last Kiss ,我很喜欢,甚至现在也在听,因为很好哭。然而我现在哭不出来,明明之前我难过得想要嚎啕,然而在一阵不可抑制的掩面后,痛苦减轻了。 我很喜欢这首歌,她总是带着我触发一些内心深处的情感,让我突然碰见不可预知的自己。每次听到开头总是一阵后背发麻。

现代创作者的异化

现代创作者们面对关于自己接广告的行为,有一套统一的辩解,即是他们的创作本身并不赚钱,而创作却过多的影响了他们的谋生,如果创作本身不能盈利,那么过多的创作是不可持续的,所以为了能够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创作,所以与接广告是必须的。我不是否认这句话的正当性,但这里面只对了一半,持续的创作与高质量的创作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,接广告可以进行持续的创作,但是否能带来高质量的创作,是未知的。创作如果能通过金钱解决,那么很多事情都会显得简单。

搞定了几个 Gitea 相关的问题

Gitea 可以同步 Github 仓库之后,让我觉得仓库管理有很大的便利。因为我的很多代码毕竟保存在 Github 上,允许同步 Github 免去了我很多两头跑的工作。 但是有几个我还是不太爽的地方,主要是之前没有配置好。

修复 Keychron K2 的 Fn 键在 Arch 上不好使的问题

话说 Keychron 这个软件系统兼容做的真差,没想到基础的 Fn 键也能出岔子。 虽然我已经将键盘布局改为 Windows 布局,但 Fn + F1~F12 仍然处于完全不能用的状态。 Windows 用户也不能幸免。主要问题还是在于 Keychron 被识别为 Apple 键盘,导致 F1 到 F12 全被认为是媒体键。而 Mac 用户没有这个问题。

在 Arch 上启用 QCY-T8 蓝牙耳机

突然发现原来可以用的蓝牙耳机突然又不能在 linux 上启用了 →_→ ,虽然安装了 bt-module ,但只是可以找出设备,不能正确识别。 经过查找我发现了 pipeware ,一个 pulseaudio 的替代方案。根据 ArchWiki 的步骤,我装了 pipeware-pulse ,然而蓝牙还是没有正常检测到。然后我根据 ArchWiki 提供的配置,添加了一个文件。

如何使用 ja-netfilter

之前淘宝卖的 JB 帐号又失效了,连带着服务器也失效了,感觉店家是跑路了。 JB 家的东西是不错的,不过就是一个客户端套多个皮,当成多个 IDE ,让我觉得有点蠢。而且 JB 的价格并不便宜,因为公司并没有替我买,我自己也不想负担——虽然好,我也用,但不是绝对常用的。于是我选择了找破解方法。

修复 coc.nvim 和 indentLines 的冲突

我用的是 indentLines 是 Yggdrot/indentLine ,与 coc.nvim 存在冲突,主要是诊断的高亮覆盖了 indentLine 的高亮导致 indentLine 无法显示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 buffer 里都会这样,但是需要诊断的 FileType 都是这样。 使用的时候我发现在启动后再运行 IndentLinesEnable 代码仍然生效,说明是可以再覆盖的。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 workaround ,只要在所有文件打开后再运行 IndentLinesEnable 就没有问题。经过几次修改,代码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