费尔巴哈提纲的第二条

这是我在读实践论的时候发现的。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实践和真理的认识很片面,其来源是费尔巴哈提纲的第二条。我觉得很荒诞。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提纲的第二条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[gegenständliche]真理性,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,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。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,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,自己思维的此岸性。关于思维——离开实践的思维——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,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。

NodeJs 启动代码解析(一)

NodeJs 的 main 函数在 node_main.cc 文件中, NodeJs 区分了 WIN32 、 UNIX 、 LINUX 。我们主要分析 Linux 部分。 简化一下代码,我们得到 main 函数的主要代码。 int main(int argc, char* argv[]) { node::per_process::linux_at_secure = getauxval(AT_SECURE); // Disable stdio buffering, it interacts poorly with printf() // calls elsewhere in the program (e.g., any logging from V8.) setvbuf(stdout, nullptr, _IONBF, 0); setvbuf(stderr, nullptr, _IONBF, 0); return node::Start(argc, argv); } node 是 NodeJs 部分的 namespace ,与 V8 的相区分。

关于 IP 所属地的公开

不得不说李彦宏确实是懂中国人的,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隐私权被严重侵犯的现状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国人自己不重视的缘故。有的人会抗辩说,这难道不是厂家造的孽吗?不给权限就不给使用。但这只是抗辩,嘴上说着不满,但实际用的时候却甘之如饴了,用一部分隐私权换取利益,损着利益去肥别人,还真的像是李彦宏所说那样。

配置 bufferline.nvim

眼馋这个 bufferline 很久了,最近想尝试一下。 安装 首先,安装就是很简单的使用 vim-plug 。 Plug 'akinsho/bufferline.nvim', { 'tag': '*' } 然后需要在 lua 的配置文件中再次 setup 一下。 require('bufferline').setup{} 如此,安装就安装完成了。 配置 bufferline 默认的配置对我来说有些不太适应,应为之前我更习惯使用 tab ,不过纯 tab 弊病也挺多的,于是我改变了一下思维方式。

从例子开始学习 Deno

Deno 算是一个新的 TypeScript 运行时,个人简单看了一下,感觉还可以。用来简单写一些东西还是很方便的。但网络上 Deno 相关的教程都很老了, Deno 都出正式了,但相关的教程大多还是尝鲜,所以找例子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。

可能 lua 不是配置 nvim 的最佳解决方案

这几天折腾 nvim ,折腾的过程中也发现各个插件可能并不一定如我意,于是我就修改一部分插件并 fork 为己所用。不知不觉过去好久了,我积累下来的好多配置,以及好多插件都需要更换了,一些是无人维护了,一些是不兼容了。除此之外,还有另外一件事情,要不要用 lua 替换我原来 vimScript 的配置?

现在不考虑技术什么时候考虑

技术情结总是一个可以批判的东西,可以被用来批判任何不合时宜的技术优化思想,然而,此种批判也存在着滥用。对于小公司来说,还没有达到可以随意不谈技术,只谈业务的地步。事实上,很多公司的业务短板就是技术短板,然而这些公司的领导往往并不这么认为。他们视此种技术上的需求归为技术人员的一种技术情结,并斥责技术人员“不切实际”。

sort 在 Chrome 和 Firefox 表现不同

首先,这个区别不算 BUG ,因为标准并没有规定该怎么排,但这个细微区别在实现一些特殊需求时需要被注意到。 注意下面一段代码: var a = [1, 1, 1, 1, 1]; a = a.map((k, i) => ({ a: k, i: i })); function cmp(a, b) { console.log(a.index, b.index); return a.a - b.a; } a.sort(cmp); Firefox 的结果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