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合论

人的认识事物的本质,是人在拟合外在事物。拟合论与符合论是不同的,人拟合事物并不要求观念与对象的一致,因为不一致也能够实践。人所拟合的观念,最终是要落到实践,并经过实践检验的,人的拟合机制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去运作的,人无法落回到反实践的拟合中去。当然,这里也存在一些反驳,比如说神话观念,但神话本身也是用于解释实践的,它经过实践且被批驳,只要人们认同其中的反实践意义,神话也就只能是神话。人的观念,必然是关于某一实践的观念。同时,拟合论也不同于反射论,反射是一种同态的变换,但拟合是可以完全不同态的,拟合与被拟合物可以是完全不一致的,这个道理我们前面讲过。

显然,对于人来说,外在的概念最开始是不分的。人在一开始就是在纯意识的世界之中,随着实践的检验,人对于世界的拟合,物质世界便涌现在我们意识世界之中。我们意识到了被拟合物的存在,我们对于被拟合物的感知是以否定形式确定的,被拟合物与拟合物决然不同,我们不能对被拟合物说点什么,它是对我们拟合的纯粹否定,我们所感知到的被拟合物的存在,只是幕布上的影子罢了。

一旦人意识到了被拟合物的存在,人就从原来欠拟合的状态之中脱离,从而进入到拟合状态。实际上,现代科学认识论基础应该不是经验主义,而恰恰是这种拟合论。其肇始应溯于康德、休谟,但后世的哲学家们对于这条潜在的路是有所偏离的。哲学家对于认识仍保持这一种古典的认识,唯一比较有突破的应该是马克思、弗洛伊德、拉康这一脉。先验观念论是人类认识的青年,它应该要更为成熟。

能动性

能动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人是主动的,且长久是主动的,如果视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行动,那么其目的应该是永久缺位的。人有能动性是无疑的,那么动物呢?我觉得也毫无疑问,除了石头之类的静物,所有的生命,应该是有能动性的。

有人可能觉得,一定要有意识,才够资格提能动性,但这是在拿人的方式在度其他生命,不过,我觉得谈论其他存在的能动性其实没有意义,不管其他存在如何,最重要的是人。

人的能动性就不得不问,人先天匮乏是什么?我觉得是人对胎儿环境的原始需求,与现实之中的必然匮乏,从而推动人行动。人对于需求的行动,最终就是为了回归母体,但是这种回归是必然的不可能,因此在这种冲突之下,人就像永动机一样不停的行动下去。

而关于自我的问题,我觉得自我是主体所能控制的综合,这种外在存在被当作内在的存在,通过这种双重误认,主体将一大堆矛盾隐藏到自我之后,让主体的分裂通过自我调和。通过这个虚假的外在,人得以维持住自身的一致性。但这种外在与内在混为一谈,必然会造成内外混乱,从而外我与内我被强行缝合,主体陷入到了不可控制的混乱中。事实上,人是需要区分这种内我和外我的,且主体不可脱离自我。自我是拟合验证机制的重要内容,人并不需要真实,人需要可实践的猜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