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突然想到的就写了,唯我论批判部分还算清楚,后面认识论批判部分就稍显吃力了,但全文论证还算清晰吧!


唯我论认为世界除了我之外没有别的存在,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,首先我之内外就被取消了,一切都在我之内,一切具足于我之内。其次,我也不得不面临分裂,就是依其能动性进行分裂。唯我论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在于,它给予了我不可承受之重量。在世界具足于我之内时,我的界限也消失了,我不得不化身为世界,而这种化身又缺乏持存的基础,其保持自我一致性的能力令人怀疑。因为,世界不得不成为我们主观的一部分,但有限的我不足以为无限的世界提供基础,从而结构不稳。再者,随着我的界限的消失,主观能动性成了可疑的东西,甚至是一种矛盾。世界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,而我却不能像控制身体一样控制世界,如此一来,世界便化身为了我的一种病症,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。当然,也有唯我论者认为,我们本就不能控制自身,而世界就是我们不可控制的部分。诚然如此,但控制与否不能代替客观性本身,人的梦境也是无法控制的,但它也不是客观的,我们无法像对梦境施加控制一样,对世界施加控制。虽然,意识也存在客观性,但意识的客观性是掺杂主观的,与世界的纯粹客观性是完全不同的。唯我论在这方面的最大问题在于,世界超出了意识的范畴,而唯我论却反其道而行之,将有限的意识无限化,其结果必然是不断地对意识进行弥补。

所以,我们在这方面澄清世界与意识的关系,世界超越了意识,但超越这个位置,并不意味着对立,意识是在世界之中的,意识是自己的内部与外部。为了言说方便,我们不得不引入这样一种看法,即外部世界——实际上指的是除意识之外的世界。我们一般认为是这样一种认识结构,即 “世界 -> 经验 -> 感觉 -> 知觉” ,其中,对于我们经验感觉并不信任,我们期待的是 “世界 -> 知觉” 这样一种结构,但我仍然有一些疑问。首先,整个的认识结构昭示了有限性的增多,而 “世界 -> 经验” 这一步是直接的,其后每一步加工都是在抽象。从道理上讲,知觉是最不可靠的,因为它的材料最不可靠,但如果不经过这样一个步骤,我们就无法认识。于是,近现代的哲学家不少开始尝试回到经验,但这样是徒劳的,与其说是回到经验,不如说是回到感觉,只是让更多的感觉涌入到知觉面前,充其量是对 “细致观察” 这件事的再度考察。但这并不能说这是无意义的事情,因为他们确实帮我们澄清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。但归根结底,最终的问题是,为什么这些尝试失败了。

最大的问题不在于,知觉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材料,而在于知觉为什么知道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但显然,知觉不能。知觉对于对错的判断是基于历史的,其原则是从过去的内容总结的。知觉的分析也是历史的,知觉不能逃离它历史的内容。知觉的判断不是超越的,这是知觉内在的问题,因此,仅靠对知觉的材料进行提升,并不能到达正确的认识,抑或说从一开始,所谓正确的认识就不存在,只存在对过往历史的正确总结。但问题在于,只基于过去的历史的知觉所抽象的认识,是如何做到在一定程度上的实践正确的呢?我们回到认识上来。

传统的认识论往往是主客体形式的,换句话说,是纯认识的。但是,认识的过程是能动的、实践的。我们认识一个事物,不仅包括我们对它的各种观察、思考,也包括我们对它的各种动作。对于知觉来说,一个不确定的结论可以通过实践来确认,因此,通过在实践上确定的内容,来推导认识的正确性,是具有一定道理的。但问题似乎还有疑问,推导是怎样一个过程呢?意识的推导与世界的运行并不是一致的,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我们的运用。但我觉得,这种要求内外一致的想法是一种错误观念,因为在现实的情况里,模型总是在模仿现实,即使它与现实完全不一样,但通过模仿,它确实解决了问题。同样的情况,我们的意识,通过认识构造了模型,这种模型在实践不停地变化以拟合现实,因此,我们的模型是有用的,它可能不是正确的,但有益于实践。

或者有人对于不能正确认识事物而感到痛苦,但这是纯粹静态的观点,是人类拟合世界的一种堕落的欲望,人无法逃离持续不断对世界进行认识。世界是认识不完的。